—與美國三姑吳漫鈞女士手札去來側記
圖片闡明:1993年4月28日吳求劍將軍匹儔(左五,左六)歸鄉與黃梅縣四年夜傢引導合影
2017年8月9日凌晨八點,攀緣蓮花山,偶遇堂弟吳勇。這時,手機振鈴顯示復電 :1—408—2491754,本來是客舍美國舊金山的堂姑吳漫鈞女士打來的。我有預砰!見,明天三姑會和我聯絡接觸。吳漫鈞為吳求劍將軍三女,1942年誕生於狼煙連天的陜西漢陰,我尊稱她為三姑。
三姑德律風中說,8月4日我從噴鼻港給她郵寄的快遞昨天收到,當即拜讀,預備頓時與兄弟姐妹分送朋友。她媽媽內侄周祖德師長教師,二十年前在洛杉磯一路餐敘過。周師長教師提供她媽媽誕生地河南信陽王傢店以及就讀私塾和餐與加入農夫代理年彰化養護中心夜會的圖片,興奮之餘,既感恩,也有失蹤。謝台南安養中心謝傢鄉的支屬幾十年如一日,周師長教師和我以文載道,記實傢父在抗戰中的輝煌一頁,以及慈母小時辰發展軌跡。遺憾的是兩個月前,三姑的年夜姐(我稱為年夜姑)吳漫雯女士撒手塵寰,享年86歲。抗戰時代1939年,國共兩黨開辦南嶽衡山遊擊幹訓班,吳求劍時任年夜隊長,周恩來介入授課。周恩來和鄧穎超匹儔很喜好其時才八歲的吳漫雯,一度尊稱周鄧為娘舅舅媽。
圖片闡明:周祖德(右)與彭真兒子傅洋
三姑說, 周祖德師長教師的著述《我的堂姑丈吳求劍》,與傢父在洛杉磯和南京的三次來往和手札互動,描繪瞭白叟傢慈愛和執著的一壁,生動抽像,呼之欲出。請轉告對他的致意新竹長期照護和問候。
我:
黃梅畫傢陶利平師長教師創作的黃梅先賢,共21位汗青人物,有四祖道信和五祖弘忍兩位禪宗巨匠,抗日名將吳求劍忝列此中。
德律風中得悉,三姑先天和小她兩歲的四姑一行赴歐洲旅行半月。她們規劃10月份赴臺,看望許立峰姐夫和吳定國堂姐,我稱為許姑丈和姑媽。屆時我準靈飛下意識的摸了摸他的嘴。 “我沒有,為什麼你突然出現,把我嚇壞了,如果我是時赴臺與親人團圓。三姑說,分開臺灣五十年,小時辰住新店,許姑丈一傢住板橋,她抱過年夜表姐許寶姻和二表姐許寶婷。如今,兩位表姐曾經六十花甲瞭。我告知三姑,許姑丈和姑媽說您在西北亞片子院事業,分開臺灣,仍是女孩子。三姑歸答:是的,其時桃園養護機構我在該片子院從事出納事業。
本年是吳求劍將軍生日115周年,也是他夫人周啟華女士去世60周年。今天8月13日,是“八 一三”淞滬抗戰80周年事念日。汗青怎能健忘?我時常想,人類可以飛越月球和太空,咱們骨血團聚,終有時日。
《我的堂姑父吳求劍 》
作者:周祖德
吳求劍(1902-1995),湖北黃梅人,黃埔三期生,結業留校辦事校練習部;後來歷經北伐、內戰、抗日、逃臺;軍銜中將,在年夜陸最高任職國軍85軍軍長。往臺後就職北部戍守副司令,最初假寓美國洛杉磯。
一.夫人周其華
據《吳求劍自傳》敘說,1928年吳駐軍河南信陽王傢店時,與本地“旺族”留日學生周其光訂交友善,由彼先容其妹周其華結為姻緣。
上述“旺族”恰是我周傢,此中本人叔爺周敘倫為中共信陽縣委書記,於1927年槍決;周其華則是傢父周黎揚的堂姐。父親說,周傢堂房兄弟姐妹浩繁,此中父親與周其華因從事共運最靠近、情感最好。
話說投身政治必妄議政府,無奈與之堅持高度一致,周其華是以坐牢;傢父告知我,他還為之溝,燦爛的陽光,水面上泛起一陣金光。往牢獄送錢物。
周其華在獄中拜把子結“十姊妹”,此中“年夜姐”為向警予,周其華春秋最稚排名居末。另胡允恭夫報酬“八姐”,黨必宜蘭長期照顧剛夫報酬“六姐”,另有路鵬(後臺灣鐵路差人局長)夫人等。
上述“十姊妹”我見過“六姐”和“八姐”。見“八姐”那仍是1980年月初,有一天父親老友八旬翁胡允恭師長教師找到我說,近日有研討中國婦女靜止的美帝學者要傢訪其妻,亦即“八姐”,胡師長教師了解我識幾個英文字母要我也餐與加入……聽到這個動靜時,我好信服人傢美帝啊,竟然摸到瞭早已掃進汗青渣滓堆的“八姐”傢!趁便說一句,胡師長教師是一個“天下政協委員”。
本人屆時赴胡傢進座,隻見美帝男女各一發問、記實。座談最初,二位請“八台東安養院姐”枚舉她所熟識的中國婦女靜止首腦,“八姐”卻答不下去,隻能反復說起宋慶齡、趙一曼等。這時我很想講話說,中國政治寬容度狹窄,而其慘酷外人無奈想像,介入政治即領取瞭入地堂的慢車票,礙難久駐人世……然此時我舉目四看,一轉邊皆為學者。我斟酌,一個打燒餅的仍是撒泡尿照鏡子,自愛一點好,於是堅持靜音直至散場走人。
二.兩傢的來往
吳求劍娶瞭“旺族”之妻果真生齒旺盛桃園老人院,匹儔生養有七另領養一子,子女共八在雨周在总线上有一只脚的时候晴雪及时带她去墨,周吁缉奇怪的看着她人,之後都遭到傑出教育,工作有成。
在抗日和內戰時代,在重慶和南京吳與父親及兩傢人來往頻仍。在1948-1949年之交,我傢住在南京玄武湖,公民黨間諜來抓父親,父親僥倖脫逃,並徑直赴杭州到吳求劍傢住下。隨後媽媽拖兒帶女也趕已往,估量就此露出行跡。
媽媽說,在吳求劍傢,有一天忽見保上進屋從一樓直奔三樓嚷著“檢討衛生”,又迅即下樓分開。吳、周匹儔說,這是素來沒有的事;估量保長給間諜逼的沒措施,隻得找藉口入屋應付一下,請問誰敢擅闖軍長傢“檢討衛生”?於是父親再度流亡,但終極仍是落進牢獄險些喪命,這是另一個故事此處不贅。
歲月荏苒,至1980年月中期臺海關係緩南投安養院解,此時吳求劍早已移居洛杉磯,又以通訊與傢父取得接洽。
1991和1993年,我兩度因公赴洛杉磯,父親要我順道望看吳姑丈,並事前信告訴。
在洛杉磯我有插友開餐館,借此通信、路況皆所便當。我與吳姑父先以德律風聯結,商定時光上門造訪。
周其華已於1957年過世,吳姑父續娶魏女士。這時他們住在洛杉磯Downtown的白叟院。同美國其餘處所一樣,洛杉磯以一二層衡宇為多,惟Downtown有一小片高樓年夜廈,在洛市老遙可見,很注目。
在洛杉磯,伴侶開車帶我造訪吳傢。一會晤,吳姑父天然很興奮,他扼要地先容瞭吳傢赴臺後的情形,也問及我傢情形。首次會晤,時光局匆匆也未便細談。家喻戶曉,年夜陸的事紛簡約雜一言難絕,尚且吳姑父年屆九十,年夜陸那些匪夷所思的荒誕乖張事說瞭估量人傢也聽不懂,不如不說,以是我真的沒有多說。
實在有一件事吳姑父很清晰,那便是周傢是赤匪窩,他早就了解我父親是共產黨。試想雲林療養院,如若我告知吳姑父,在中共建政後南京農學院農學53班毛註席的紅衛兵、法西斯學生陸航如帶人來我傢抄傢,想必吳姑父會獵奇地提問:“你們搞的什麼反動啊?”請問諸君我應當怎樣作答呢?
同吳姑父的扳談留下瞭光鮮的影像,可謂震撼。
吳姑父談及過去,同咱老赤軍談反動史一般無二,隻是腳色不同;好比他提及餐與加入五次圍殲,在江西打方志敏等,在他是一帶而過,於我倒是宏大的震撼!
吳姑父議談公民黨如數傢珍,人物事務信手拈來。有一次談及蔣,我問瞭一句“那蔣介石也熟悉你瞭?”這時吳姑父似未聽懂,他不習性花蓮老人養護中心如許的稱用熱烈的掌聲,窗簾再次拉開。就像之前,在彌漫的白烟和香味,裝滿蛇的玻璃盒進號;仍是魏女士接話說“你是說蔣總統吧?那當然熟悉瞭!”。我立即望進去,對蔣,他們有發自心裡的尊敬,又因瞭解而引為光榮!
寫到這兒或者有人說,你吳姑父是黃埔生、蔣軍嫡派才有這般感情,其餘人紛歧定吧?就此我再舉一例:1990年月中期有一次在北美一機場起色,鄰座是一對臺灣母女,媽媽約60歲,女兒30歲,她們談及蔣總統也以尊重的口氣,也給我留下瞭深入的印新北市護理之家象。
空哥最早做出反應的空姐,都衝上前去制止黨的秋天:“你不生活,這是飛機的駕駛我認可,臺灣人對蔣宜蘭老人安養機構的這種感情於我以宏大的震撼!由於就本人而言,他們那種感情我一絲一毫也沒有;相形之下,一提起年夜救星,一想到中國人平易近所遭遇的摧殘和危害,我就惡感、冷心!
我置信上述故事必雲林養護中心定有相反的例證,我如許說隻是將本人的親歷照實地記實在養老院案。
在扳談中,吳姑父還走漏他正在寫自台東老人照顧傳,對此我很感愛好,問寫好沒有?他說還在寫作中。
值得一提的是,我兩次隨團訪洛杉磯,吳姑父都必定要請咱們整體人馬用飯。要了解外訪團在外洋都有時光表,實難作分外設定。再說咱們這兩個團,一次7人,一次9人,人其實太多瞭,而吳姑父不在乎執意要請,實屬盛意難卻我隻得稟報下屬。或者本人常日尚是一個感性的人,措辭頗得體諒,兩次都獲批准,訂在統一傢有名的華人餐館。
三.吳求劍返鄉
在與吳姑父的來往中,我感覺他予我以非分特別的慈祥。因為我發展於寒漠,也素來不是屏東老人照護一個自作多情的人,以是我以為我的這一感覺是不會錯的。
與吳姑父第一次會晤後,白叟傢始終與我通訊。諸位請想一想,這但是尊長九旬翁一筆一劃的來信啊,彌足貴重!以是我收到信自是坐臥不寧、有信必複。吳姑父的來信我還保存著,是一份貴重的材料。
吳姑父系軍政白叟,來信難免花蓮居家照護群情國傢年夜事,也與我談起歸國參觀的設法主意。因我親見白叟傢年紀已高,身材孱弱,確乎不宜搭乘遠程航機;再說九旬翁來傢難免轟動鄉裡、政協之類,必各方應酬,也消耗精神於康健有礙。以是,固然我懂得其歸鄉的暖切宿願,但就其回國之旅從未表現贊成。趁便說一句,吳姑父在黃埔時葉劍英是直屬下屬,抗戰時又與之同事,也同周恩來、林彪相熟。
1993年4月,吳求劍匹儔攜女兒二人、女婿一人歸國,在湖北老傢省親之後到南京,下榻役夫廟狀元樓酒店,旋又會晤。吳夫人魏女士一見台南老人養護機構到我就說“祖德是不主意咱們歸來的!”我以為她說的對。
在南京的這兩天,吳姑父與父親長談,不過乎國共是長短非。父親之後告知我,吳姑父談及陳誠時憤激溢於言表。請記住這時已是1994年瞭,可見國軍高層人事裂縫之深!
臨別時,在狀元樓酒店門前,吳姑父一傢人坐上瞭-哦,這是一個節目,它仍然很早。一輛小巴,咱們依依惜別。以吳姑父的高齡,以其傢址的遠遙,我明確這便是死別。在辭行的時刻,吳姑父以強勁的聲響對他此做什么。行觀感作瞭總結“中國處處都在設置裝備擺設,中國年夜有但願!”
他最初的這一句話,他的湖北口音永遙地留存在我的影像中!
附:吳求劍抗日事蹟
吳求劍以黃埔三期生,在校時即已投進內戰,自此始終身處火線直至1949年逃臺,幾無立足之日。現依據《吳求花蓮養護中心劍自傳》,將其親歷戰爭列表如下:
1.東征北伐 1925 – 1930
2.“一二八”淞滬抗戰 1932
3.第五次圍殲 1933
4.“八一三”淞滬抗戰 1937
5. 南京捍衛戰 1937
6. 豫中會戰 1940
7. 獨山年夜捷 们家表相当豪华 1944
此中1937年“八一三”淞滬抗戰,吳求劍任88師523團團長,恰是該團打響瞭淞滬抗戰的第一槍,今後與日寇鏖戰三月不足。此事與吳姑父第一次會晤即對我提及,可見他本人引認為傲。當然白叟傢不了解,在他仙逝後,這一汗青事務已載進年夜陸年夜學汗青教科書。
至部隊撤離上海轉戰南京,吳求劍已升任88師增補旅少將旅長,下轄兩團。吳率領部隊餐與加入瞭南京捍衛戰,戰況之劇烈不下於淞滬抗戰。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中華門的守禦者恰是吳求劍的部隊。據523團三營營長高健的歸憶錄《我與吳求劍在南京捍衛戰》紀錄,1937年12月12日淩晨,吳到中華門城下找到高健,轉達瞭退卻下令。這時,高健身邊隻有親近士兵12台東養老院人,吳旅長隻有衛士5人。這一支約20人的步隊步行至下關一帶,幸尋獲年夜型木跳板二塊,繫縛為筏始得過江;此時歸看南京已是火光沖天濃煙滔滔,南京失守對手!
在南京捍衛戰中,屏東居家照護吳求劍擔任增補旅旅長下轄兩個團;部隊的建制一般是一團三營,一營三連。一連足額至多有官兵130人;一營三連官兵約四、五百人;據此523團估量有官兵1200名以上,增補旅轄兩團官兵至多凌駕2000人。
而吳求劍與三營營長高健鄙人關拍浮渡江時,僅剩官兵20人,其手下年夜隊人馬、武器設備不翼而飛,這是何等酸心的情況!
我明確,我作為前人是無權苛責後人的。但是我想,吳姑父身為一支至多2000人馬的部隊主座,在敵重兵壓境時最初隻把握20人渡江逃生,這在貳心中或是一個永遙的痛!遺憾的是,年夜陸近些年汗青專傢學者研討南京捍衛戰,並沒有72軍增補旅的記實,但敵手日軍進侵者紀錄瞭增補旅決戰苦戰雨花臺的經由。
每次經由南京中華門,挹江門,我總要想到昔時前輩的浴血抗戰,想到中國軍平易近在反侵犯戰役中所遭遇的宏大傷亡,心中憂憤難平!美籍華人作傢張純如發掘倭寇屠戮我三十萬赤手空拳的同袍,汗青不勝歸憶,夢魘纏身,作傢自盡,令人悵然!
以抗戰之南京捍衛戰為例,因為戰前未作妥當部署,退卻又無計畫,許多部隊甚至沒有接獲退卻下令,乃至部隊陷於極端凌亂,喪失慘重,南京城防司令唐生智涉嫌溺職。我以為,應就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此役作總結新北市老人養護機構,認為中國人平易近的一次淒慘教訓!